40年前,只有315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边陲小县深圳,在校生仅为6.5万人。198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2004年成为全省首个教育强市,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40年后,深圳教育实现了由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跨越。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2018年深圳全市财政预算支出中将安排教育支出634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6%左右,比2017年增长25%。今年,深圳将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200所以上。到2025年,深圳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是教育部门对全市人民的承诺,也是深圳教育的创新与担当。
2018年深圳全市财政预算支出中将安排教育支出634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6%左右,比2017年增长25%。今年,深圳将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200所以上。到2025年,深圳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抓学位建设
进入5月,深圳又到“学位申请季”,今年因为“龙宝宝”扎堆入学而导致的学位紧张状况,让不少家长为孩子上学的事“操碎了心”。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日前做客深圳广播电台“先锋898”《民心桥》节目时透露,今年全市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义务教育阶段新增53820个学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与近年来不少地区生源下降、学校数量减少趋势完全不同,深圳的就学压力呈逐年增加之势。配合城市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全面推行不分户籍、统一标准的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位和55%以上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深圳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规模增长最快。同时,深圳还将港澳籍人员子女入学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符合条件的港澳籍子女可申请就读深圳的公办学校,2017年共有2963名“双非”儿童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数量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受“全面二孩”、“异地中考”等政策实施的影响,深圳学龄人口进入了新的上升期,全市义务教育学位刚性需求大幅增加。2010年,深圳小一、初一新生分别为11.8万人、8.5万人,而2017年分别为18.19万人、10.82万人,增幅分别达54%、27%。今年,福田区、龙华区等多个区域发布了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预警。
“没有学位建设,没有新增公办学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无从谈起。”在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看来,深圳每年新建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达30个左右,新学校的建设速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但是,学位建设依然成为民生热点难点。究其原因,除了人口增速快、土地紧缺,更重要的是学位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合力解决。
引进培养高端人才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的主体是区一级政府。去年3月,深圳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在2012年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发布后,深圳在政府层面,强化对区一级政府教育工作履责的监督。目前,深圳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相继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均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区级领导担任主任。相比以往的督导室,督导委的规格更高,督导范围更广,督导力度也更大。
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首次召开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建设专项督导自评报告会,各区政府一把手到会自评打分,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优化学位建设长效机制。2017年,全市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7万个,新增普惠园126所,增加幼儿园学位2万个。“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完成近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任务,新增学位21万个以上,比“十二五”规划的10.7万个增加近1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公办学位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9月1日,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家长都收到了一份“开学大礼包”:全市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学生享受的学位补贴大幅增加,小学生每年最高补贴7000元学费、初中生每年最高补贴9000元。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让深圳市的民办教育更具活力,也有效地缓解了学位紧张。
提升深圳基础教育水平,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门的另一个“杀手锏”。张基宏分析说,深圳现有的人才引进计划,大多面向科研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目前还是空白。而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质的师资是重要保证,“一方面吸引全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高端人才来深圳,另一方面培养我们自己的名校长梯队,在深圳的中小学里实现教育专家全覆盖,这就是深圳教育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据悉,到2025年,深圳将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基本实现分类特色发展,义务教育实现高位均衡发展,打造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特色学校。
大力推进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
俗语常说“三岁定八十”,学前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塑造的开端,对于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公开报道显示,深圳的学前教育公办园少,而且多是谋求回报的民办园,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往往成为家长的心口大石。
深圳在全国首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的“深圳路径”———近3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专项投入约30亿元,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达5%以上,全市20多万名幼儿和1万余名保教人员享受健康成长补贴和从教津贴。目前,全市已建成普惠性幼儿园1243所,比例达73%,基本覆盖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率达到96%,优质幼儿园比率达到44%。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大力推进新型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是优化学前教育办学结构的核心任务。今年起,教育部门将大力推进新型公办园建设,不断提升公办园比例,逐步建立和强化公办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夯实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深圳市自2012年起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任务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全市幼儿园教师政策知识普及和专业能力培训及考核。
为了锻造稳定、高素质的幼教人才,不少区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以龙岗区为例,2016至2017学年起,该区幼儿园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领取人数增加了2762人,人均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582元增加到715元。教师待遇大幅提高、流动率明显下降,直接受益者就是广大百姓。
对于深圳学前教育的发展,深圳市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刘华建议,一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考量,比如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政府和老百姓的分担比等,“政府有投入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看投入到什么地步。”二是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应看短板。“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条件不好的民办园上,加大投入补短板,示范园建得再多,短板还是存在的。政府应该兜底,让更多孩子能得到基本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
快速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再度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它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规划发展,成为代表中国在世界版图发光发亮的新“一极”。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离不开“最强大脑”高校群的支撑。作为这一思路构想的提出者与积极倡导者,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其高等教育的数量、水平却与这座城市的经济体量不成正比。
深圳高等教育底子薄、势头好。深圳一直没有985、211院校,2010年前仅有1所本科院校(深圳大学)、2所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北大、清华、哈工大的深圳研究生院,都是依靠深圳自己的力量建设和引进的。
翻查2016年珠三角8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在校学生、常驻人口计算“每万人在校大学生”的数据,广州每万人的在校生人数在811名,远高于珠三角其他城市;而紧随其后的是珠海,而GDP位居前列的深圳、佛山、东莞表现并不亮眼,明显“缺人”,其中深圳每万人在校大学生77人,东莞136人,佛山160人。
站在创新前沿的深圳对标硅谷,在高校这一板块就缺少有力的支撑。“深圳再办8所、10所大学都不嫌多。”北大深研院院长海闻认为,深圳拥有的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北上广。深圳要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以前更多的是倚重市场和企业,今后在源头创新方面,最终还是要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建大学是高投入、长周期的事情,在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马陆亭看来,深圳作为一座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有能力通过更多创新的方式,来快速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包括面向全球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来深合作办学,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让大学成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7年9月13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迎来首批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4个本科专业和纳米生物技术、基础和系统生态学、当代俄罗斯语言文学3个硕士专业的新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首批设置的专业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高校与城市均在努力寻找两者的共振点,最大限度实现双方价值。
今年5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为首届本科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这270余名本科生已收到来自全球包括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宝洁、腾讯、华为、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等50多个国内外知名公司的offer。还有6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收到了美国、英国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部分学生直接收到了硕博连读录取通知书。近55%的毕业生选择在深圳就业,平均年薪接近15万元。
不知不觉,深圳已引进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这还不包括已经和深圳签署协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大多数985高校将落户深圳,几乎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十年前名校办“分校热”截然不同,是城市与大学“内生需求”的结果。在引进大学上出现的“深圳速度”,可以被认为深圳已经深刻意识到大学对于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希望通过“引智”补短板,让大学成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双一流战略”的推进,也让一批名校有了“开疆辟土”、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的迫切愿望。
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深大三个学科群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连续4年居广东省高校第一批本科录取前4;南科大纳入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国内首个可同步招收博、硕、本科生的中外合作大学,招录新生高考成绩基本位于各省市前1%;深圳大学城全日制研究生9229人,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誉为全国大学城建设的成功范例。
同时,高校的创新研发能力也对领军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51%,比例位居全国前列。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全职两院院士从2010年的4人增至17人,南科大汤涛副校长2017年11月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深圳高校首次产生的本土院士。
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高校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以上,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深圳教育实现由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跨越
●198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4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2004年成为全省首个教育强市。
●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