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新时代的“长三角人” 以“更高质量的种子”开始萌芽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行业 > 正文  2018-05-28 09:23:36 来源:解放日报

“来到这里4个月了,感到自己既是江苏人,又是上海人,如果一定要贴一个身份标签,应该叫‘长三角人’。”

来自江苏省交通厅的孙华强,今年春节前夕就被借调到了上海。4个月里,孙华强和十多位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政府部门的同事一起入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小楼,大家吃“长三角的饭”,忙“长三角的事”……

因此,最近记者走进这家全新机构采访时,孙华强的一句“长三角人”,一下子引起大伙的共鸣。

今年1月底,由上海牵头,三省一市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正式设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官方常设机构。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抽调16位各级政府人员,组成团队,由他们讨论谋划最基层、最基础的合作意向,提出各省市的需求。新一轮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骨架,就从小小办公室里开始搭建。

合作机制不一样了,效果才会不一样

小楼在幽静的武康路上,其貌不扬,低调神秘。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这里的“沸点”。

记者第一次走进小楼探究其间的工作状态,看到进门处一间可以容纳十几人开放式办公的大办公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众人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讨论问题、传递各种文件,来回走动声把老旧的地板踩得噼啪作响。记者在这间办公室门口站立了大约5分钟以后,才被屋内忙碌的人在偶一抬头之间发现。

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倒像一家准备IPO、热火朝天的创业公司。

事实上,4个多月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所承担的工作,要比企业IPO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建议,协调推进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合作基金……每一项内容,都是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首创和突破。

内容上的突破,不是凭空得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合作机制不一样了,拿出的规划、未来合作推进的效果才会不一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专家表示。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各省市根据区域合作的实际需求,精心选派入驻人员。除了各省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作为基本构成,江苏省重视交通互联互通,特地选派了省交通厅的同志;浙江省的宁波市、嘉兴市高度关注接轨上海,两市便派专人前来……

到岗之后,各地代表们不再分地域,全部打散,按照交通、科创、环保、金融、食安、信用等长三角合作的重点领域,柔性组合,每个人一般身兼两个领域的跨界工作。如此一来,行政区划的隔阂自然淡化,大家思考问题、研究战略,跳出了一省、一市的框架,“长三角人”真正拥有了“长三角的视野”。

“各省市政府不一、标准有差异,过去时常觉得合作起来有很多客观困难,现在视野宽阔了,出发点不同了,自然能发现突破困难的路径。”来自安徽省发改委的赵瑞表示。

在长三办中,来自浙江省发改委的华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三角人”。他多年来参与长三角联席会议的相关工作,对长三角合作机制有着长期的观察。

“长三办的机制是一次突破,虽然办公室设在上海,但这个平台是大家共同搭建的,合作不再有‘宾主之分’。”华毛表示,4个多月来,三省一市工作人员汇聚在这栋小楼里,推动的是自己的事,同时又是大家的事。

“各地的差异,是推动合作有利条件”

办公室里有“沸点”,另一个表现是“争吵声”。

每一位来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有着双重身份,承担着两份责任。

一方面,他们带着各地的诉求而来,在推动合作时,要充分提出。另一方面,大家又同舟共济,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共同目标,必须谋求“大利益”。

华毛告诉记者,4个多月里,三省一市的工作人员一共带来了各地的195项诉求,最终180多项纳入了即将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几乎每一项诉求提出来,就伴随着争议,面对面争得面红耳赤,政府机关里不常见,但我们这儿是常态。”华毛坦然告知。

但办公室里所有人一致认同,“吵吵架”不伤和气,反而是充分讨论的过程。“以前谈合作是‘隔岸观火’,只知道自己的诉求,却不知道对方的难处。”

断头路最具代表性。打通省界上的众多断头路,这是存在已久的问题。如今大家坐在一起,把各自诉求和困难充分讨论,大规模打通断头路的工程将全面启动。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次上海主动提出打通一系列断头路,这不仅仅表达合作的姿态,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标准。”华毛介绍说。

当大家把各地诉求汇总到一起,摊开来商谈、碰撞,吵架争论之后,得到的是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容易合作的事项,快马加鞭,尽早落地;有分歧的合作项目,大家互相让步、平衡利益,尽量达成一致;一时解决不了的分歧,搁置争议,储备起来……

“以前长三角谈合作,我们习惯‘求大同’‘存小异’;现在大家明白了,要‘求大同’,也可以‘存大异’。”孙华强说。

虽然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整体较高,但各省之间、城市之间还是存在“不平衡”,各地的经济结构、增长速度、发展潜力都有所差别。

为了求同,过去长三角谈合作时,经常注重减少分歧,有时回避差异,但真正合作推进时,却会让这些“小异”卡住脖子。而当差异被正视,摊开来谈时,谈合作的过程艰难了,效果却将事半功倍。

“各地之间的差异,反而是推动合作的有利条件。”安徽省发改委外资处的黄宇皎谈到,吸引外资方面,同质化的条件和政策会带来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通过这次合作,大家认识到上海综合功能强、江苏制造业强、浙江经济活跃度高、安徽科技实力正在快速提升,充分利用各地差异,便可以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引导跨国公司在长三角更高质量布局。

“这4个多月,我们明白了长三角合作光有共识不够,必须要通过充分协调、利益平衡,在‘求同存异’过程中,久久为功,切实推动一项项合作落地。”来自江苏省发改委的罗伟光表示。

从各地的政府工作人员,到跨越行政隶属关系的“长三角人”,4个多月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里,人们正以焕然一新的方式“合作探路”。从理念到方式,新时代的“长三角人”以钉钉子的精神,贯彻落实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更高质量的种子”,从这栋小楼开始,悄悄萌芽。

关键词: 高质量 种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