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马建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获得这个奖项,是我的荣幸。”马建中教授对记者表示,“今天虽然获奖了,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荣誉会渐行渐远,它将会化成我前行中的一个逗号,激励我继续前行。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团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持续推进皮革化学品及皮革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开发功能智能化皮革产品,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为构建‘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皮革及相关产业体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浸润皮革行业多年的马建中教授,与皮革行业结缘之初,只是由于大学因缘际会选择了皮革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并将专业变成爱好,走上研究之路。
【资料图】
“我从事的是皮革领域的相关工作,主要是将畜牧业产生的原料皮加工为具有使用性能的皮革制品,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皮革行业去年的产值达到1.1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化学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马建中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是皮革大国,工业潜力大、商业市场大,但目前皮革行业大而不强,国际知名品牌较少,产品利润率长期处于低位。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产皮革化学品技术薄弱,功能性皮革化学品发展滞后。而在皮革加工过程中,皮革化学品起着关键作用,基本能决定皮革产品的质量好坏、外观优劣以及商业价值的高低。”他表示,21世纪初期,我国皮革化学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制约着我国成为世界皮革强国。
“我主要围绕皮革化学品进行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功能性皮革化学品,例如开发的丙烯酸类鞣剂可以减少制革加工对重金属铬的依赖;开发的涂饰剂能够赋予皮革超疏水、阻燃、电磁屏蔽、抗菌防霉等功能;近期我们也在开发皮革基的柔性可穿戴传感材料,希望能在人体健康监测理疗等方面有所突破。”马建中教授说。
多年以来,马建中教授已经在皮革领域取得了很多技术成果,但在他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以MTA为代表的系列乙烯基聚合物鞣剂的研发。
早在1986年,马建中教授针对氨甲基化反应仅发生在丙烯酰胺或有强吸电子基羧基α位的局限性提出相关设想,并通过反复试验得以验证。最终,利用这一发现,他合成了两性乙烯基聚合物鞣剂MTA,解决了皮革染色“败色”难题。“这项技术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在用,产业化应用比较成熟。”马建中教授说。
不过,这项技术的研发并不容易。据马建中教授回忆,研发时最大的困难,是受限于当时的化工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他们需要的一种材料有限且昂贵,急需获得一种价廉、易操作的反应和技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向多名专家请教,找到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最终做了几百种试验,解决了这一方案存在的相关技术难题,确认了最终的方案。”这种钻研精神贯穿了马建中教授的科研历程始终。
作为科研人员,马建中教授深切地认识到技术与实际应用转化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技术解决的问题要来源于生产实践前沿和市场需求,否则便没有研究的实际价值。且在研发过程中要与应用密切结合,积极反馈,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优势互补,加快进度。“两者要形成长效机制,良性互动,为解决更多的问题打好基础。”
尽管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但马建中教授的科研进程并没有停止。走进新时代,面对新的行业需求和国家需要,他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皮革化学品及皮革行业的绿色低碳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另一个是皮革产品的功能智能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马建中教授表示,皮革行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皮革产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天然联系在一起。“绿色低碳是现在皮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持续关注科技前沿,通过皮革行业的技术创新应用,为我国在科技前沿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提供支撑。”
附: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马建中长期致力于皮革科技的发展和皮革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全球皮革行业的美好未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实现了皮革基生物质材料的高效利用。他曾承担国家973预研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是60余项校企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开发了多种新型皮革鞣剂、复鞣剂、涂饰剂、加脂剂等化学品,并向国内外40多家企业转让专利技术,相关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关键词:
质检
推荐